张孝祥是一位坚决主张抗金而两度遭谗落职的爱国志士,“忠愤气填膺”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,
然而在屡经波折、阅尽世态之后,也写了一些寄情山水、超逸脱尘的作品。
下面这首词亦是如此。此词是张孝祥重游寒光亭时写在寺柱之上的即兴之作。
《西江月·丹阳湖》
张孝祥〔宋代〕
问讯湖边春色,重来又是三年。
东风吹我过湖船,杨柳丝丝拂面。
世路如今已惯,此心到处悠然。
寒光亭下水如天,飞起沙鸥一片。
这首词的大意是:
问候这湖中的春水,岸上的春花,林间的春鸟,你们太美了,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。
展开剩余69%东风顺吹,我驾船驶过湖面,杨柳丝丝拂面,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。
人生道路上的曲折、沉浮我已习惯,无论到哪里,我的心一片悠然。
寒光亭下,湖水映照天空,真是天水一色,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。
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春,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。
起首二句,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。
“问讯”,省视慰问之意,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。
“湖边”,指三塔湖畔,点明远道而来,刚至湖岸,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。
“又是三年”,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,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;
一个“又”字,内涵复杂,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,对历经坎坷的感慨,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,对再次来此的欣喜。
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,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。
词人不说船乘风势,人触柳丝,而说风助船行,柳拂人面,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,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、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。
词人那种超脱尘网、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,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。
五六句是全词的警句。这两句表明词人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,对权奸的打击、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,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、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。
“此心到处悠然”,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,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、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、自寻解脱了。这种情感深沉而复杂,语近旨远,沉郁至极。
结尾二句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。词人撇开“世路”,来到寒光亭上,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,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;
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,一群沙鸥展翅飞起,自由翱翔。
这一静一动、点面交映的画面,充满了蓬勃的生气,陶醉着词人的心胸。
此词以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收尾,语淡意远,余味不尽,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,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,尽在言外,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、余音绕梁的结笔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发布于:河北省